成都府内,城東,龍虎山成都分觀,三清殿。
道觀一般從山門開始,排列着靈官殿、三清殿、玉皇殿、四禦殿、三官殿、祖師殿和财神殿等,而這座道觀内殿堂高大聳立,占地面積廣大,在城市内格外地顯眼,成為地标。
宋朝曆代帝王對道教的崇信,并不亞于唐代,北宋就不必多說,都玩出火了,宋徽宗自号道君皇帝,這名頭太過響亮,他承受不住,結果垮台了。
徽、欽二帝北狩,康王南渡,是為南宋高宗,仍尊崇道教不衰。
由于當時國力羸弱,遞受金人和蒙古人的侵襲,為求消災免難,保國延祚,更寄希望于神靈的護估。故高宗趙構倉皇南渡後,即積極營建宮觀,延攬羽流,并常去宮觀參拜。
曆代南宋皇帝均對道教倫理思想大加提倡,宋理宗推薦道教勸善書《太上感應篇》給社會,親筆為其刊本題寫了“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勸人行善做好事,免遭神靈報應。經統治者提倡,《感應篇》廣泛流行于社會上,繼之而起,形成了一批道教勸善書,以收拾人心,維護社會秩序為使命。
道教派别不少,南宋高宗、孝宗、甯宗、理宗等對張天師道都十分崇奉,除了大修龍虎山上清宮,又優禮天師。尤其是理宗時期,加封張陵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欽定龍虎山為江南符箓道派的統領,主管三山符箓,龍虎山張天師道此取得了統領符箓諸派的顯赫地位。
而這座龍虎山分觀,乃是敕造,孟之祥主政四川時,重建各地,他向理宗皇帝上書,請求派出佛道高德入川,以教化民心,安定社會。
理宗皇帝同意了,遂命張天師道在成都設立分觀,由天師家族派出嫡系張大年主持,此人乃天師道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大可的族弟,修行多年,道法高深,因此帶來觀内香火極旺。
理宗皇帝此舉乃鞏固皇權,不料,他這一失國,龍虎山成都分觀就變成了某位野心家的家廟了。
所以說,天數有定,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鐘磐輕鳴,檀香芬芳,羽冠道士們肅然,大做法事。
三清聖像面前,一襲白衣,不戴珠钗,薄施脂粉的絕世麗人獨自一人,盈盈下拜,虔誠叩頭,靜心祈禱。
殿堂内側邊有四個便裝女兵随侍,殿外面更是上百女兵、侍女仆婦團團圍着,而在觀外更有精兵三百保護。
除了道士們,别無外人走動,已經戒嚴了。
顯然,三清殿女子身份不同尋常。
四川第一尊貴女子孟夫人餘十一娘今天上午到此觀上香禱福,大做法事,她布施出的香火錢達萬貫之多!
為了丈夫偉業成功和自己心安,何惜此錢。
她輕念禱詞,眉頭微蹙,似有愁容。
她在為丈夫擔心!
孟之祥出兵江南,清君側,打鞑子,勞師遠征,兵兇戰險,雖孫武兵聖亦不敢誇口必勝。
同時,他此舉行為,存在大因果,會有大收益,同時也有大風險,非同小可!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曽宅 [清穿]三朝太妃+番外 我拿鬼當提款機 畫春冊+番外 芳時歇 天道如俠+番外 言不由衷+番外 Beta不卑微倒追後,渣A卑微了+番外 日出 被剖腹慘死,重生後王妃掀了王府 第一天 一劍修魔 七月柒 我的熱情僅限于你 千千結 夏日限定 穿成反派炮灰雄蟲後[蟲族] 開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我醉欲眠 非物質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