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府着火,火勢蔓延,城内多處起火,濃煙滾滾,沖天而起,更增加了人們的恐慌。
臨安城有一條縱貫南北由石闆鋪成的禦街,亦稱天街。它北起中正橋,南到正陽門,長一萬三千五百餘尺。街中心是專供皇帝用的禦道,兩旁是用磚石砌成的河道。河裡種植荷花,岸邊植桃、李、梨、杏,春夏之間,如繡如畫,河道外邊是供市民行走的走廊。
為顯示封建帝王的唯我獨尊,禦道不許官吏民衆通行,若被捉住,可治“大不敬”之罪。
如今,鞑子軍隊蜂擁前進,他們肆無忌憚地踩在了禦街上,也把大宋皇室的顔面給踩到了腳下!
當他們向前推進了三分之一路途時,終于遇到了象樣的抵抗,但聽得“咔咔咔……”的響亮腳步聲,成隊列的步兵正密集地小跑前進,騎着馬的武将在隊伍旁邊吆喝着。
這支部隊裝備較為簡陋,披重甲者少,多是輕甲,但精氣神比暮氣重重的禁軍要好很多,正是臨安知府馬光祖率領的新軍。
朝廷也知道禁軍内部複雜,盤根錯節,指望他們上戰場是不可能的,因此着馬光祖編練新軍以對付鞑子。
馬光祖是個能員,他從真德秀學,是理學大家,同樣精于俗務,他在寶慶二年(1226年)進士,先授新喻主簿,然後其三十多年間的宦海沉浮,曆知餘幹縣、處州、鎮江、隆興府、太平州、臨安府、建康府、江陵府及戶部尚書、浙西安撫使、江東安撫使、寶章閣學士、明殿學士、資政殿學士等,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理政管軍經驗。
寶佑三年(1255年),馬光祖累官至戶部尚書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繼加寶章閣直學士、沿江制置使、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兼節制和州、無為軍、安慶府三郡屯田使。
因軍事形勢不妥,馬光祖回爐到臨安府再任知府,他積極編練新軍五千人,準備擴編到二萬人,新軍缺乏經費,他通過出售和尚、道士度牒,搞活動拉廣告,請大戶贊助來錢,如京城大戶孟餘氏就送給新軍一大批的肉臊子和臘肉,其餘大戶也給得不少。
他請來了川軍與兩淮軍的留京軍官(這二支軍隊都按朝廷要求選派了一些軍官到京城任職,但不被重用,因為他們太有本事了)作為教官,先訓練一批軍人出來,再訓練更多的軍人,滾雪球般地擴大軍隊。
僅僅半個月,新軍的架子就被搭起來,假以時日,新軍會成為一支抵抗鞑子的有力部隊。
新軍朝氣蓬勃,可惜給他們的時間太少了,鞑子已經攻進臨安府!
當時馬光祖正在官廳理事,聽到殺聲驟起,周圍人都慌張不已,他鎮定自若,先到位于紫金山的新軍軍營裡調兵,無樞密院調令,馬光祖說道:“鞑子都打進了家門裡,還要什麼調令!”
于是他調動了駐城裡的三千新軍,匆忙裝備而上,順禦街往北去截擊鞑子。
迎面就見鞑子騎兵以重騎開道,向城南席卷而來。
這些騎兵身穿重甲、騎着披挂重甲的馬匹,結構嚴實、緊密的重甲把人馬都保護得極好,弓箭射去不能穿透,刀槍難侵。
雖止得二三百騎,乍一看真是聲勢浩大馬群奔騰,他們自北面過來,勝在聲勢,形成猛烈突破之勢。
這時,臨安府城軍民也反應過來,自發抵抗的軍民越來越多,許多人拿起兵器上前與鞑子交戰,一些在街道邊二三樓的民衆從樓上向着鞑子丢東西,隻是他們亂七八糟不成陣列,人多不能以密陣對抗騎兵,極不堪戰,被騎兵掩殺,雞飛狗跳地趕得到處亂跑。
要知道,大宋以武起家,太祖爺趙匡胤就是武術高手,一條棍棒打下天下四百座軍州的江山,千裡送京娘,路遇歹徒都被他揍了個遍。
後來他雖免不了燭影斧聲被劈,但傳下來的太祖長拳還是習者甚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言不由衷+番外 一劍修魔 天道如俠+番外 非物質遺産 我的熱情僅限于你 曽宅 畫春冊+番外 穿成反派炮灰雄蟲後[蟲族] 千千結 我拿鬼當提款機 芳時歇 日出 開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Beta不卑微倒追後,渣A卑微了+番外 第一天 夏日限定 七月柒 被剖腹慘死,重生後王妃掀了王府 [清穿]三朝太妃+番外 我醉欲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