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幹山地勢不高,主峰塔山海拔700餘米,平均海拔約在400—700米之間,素以竹、雲、泉“三勝”和清、靜、綠、涼的特點而聞名。
它接近京畿,從古至今的遷客騷人造訪絡繹不絕,更有春秋末年,吳王阖聞使幹将在今莫幹山劍池鑄劍的傳說,所以,莫幹山有巨大的名人效應,更為莫幹山留下了難以計數的詩文、石刻、事迹,是塊遊覽名勝古迹好地方。
今天,莫幹山一片肅殺氣氛,殺聲沖天,變成了打仗的好地方!
宋軍大隊行進在一條東西走向的河流邊,這條河流名為餘英溪,左依崇山峻嶺,右接平原低地,由于是河谷地,地勢相對開闊,可以容納大股兵将。
中軍打着“賈”的大纛下,賈似道披甲策馬行進中。
他可不敢托大穿文官的紫袍,也不敢穿皇帝禦賜的鎖子黃金甲,甚至連較為拉風的黑漆順水山文甲也沒穿,隻穿一套殺氣内斂的烏錘甲。
宋朝盔甲的發展是建立在唐代盔甲的基礎之上的,對于審美,防禦,重量進行了無以複加的優化,烏捶甲甲如其名,采用玄鐵黑色打造而成,甲片形狀如同小錘,顔色烏黑,整體肅殺簡潔,他的上千親衛隊皆是同樣制式的烏捶甲,那就真的是一股黑色潮流,十分威武。
賈似道的親衛隊乃京湖軍中的精銳挑選出來,除他們之外,中軍前後有大隊兵将,旗幟如雲一樣飄蕩,大群的馬發出“隆隆隆……”的轟鳴,步兵的腳步聲雄厚。
這些兵将皆京湖軍主力,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賈似道引以為傲,常說我有此強軍,川軍與兩淮軍豈能在我之上,鞑軍豈可小觑我。
他充滿自信,沒想到當頭一棒,當蒼涼的号角聲響起,緊跟着殺聲四起,震動山野,賈似道腦袋為之一懵:鞑子竟敢來拈我虎須?
沒錯,打的正是他,忽必烈以移相哥為前驅,他為後繼,從右側低地丘陵中殺出來,猛烈突擊賈似道的中軍。
其實宋軍的斥侯線有巡視大軍前後左右,但多日無戰事,宋軍斥侯疏忽了,沒能發現鞑子大軍就潛伏在其側翼,讓鞑子打了宋軍一個措手不及。
鞑軍騎兵前鋒有三支,排成了“品字”形,如一支箭簇向宋軍大纛撲來。
由移相哥的四個兒子哈合台、雅斯泰、伊勒德和忠乃統率打頭陣,他們的親兵舉着十數面的大方旗,上面畫着花花綠綠等不同的字号、符号和動物圖案諸如帶有交叉綿羊骨和牦牛骨的旗幟,以及如紅色、金色、藍色和綠色等等種種顔色、蒙古人認為這樣的旗幟帶有神奇的法力,能夠保佑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不得不承認,有這樣旗幟的加持,蒙古軍的士氣旺盛,軍旗所到之處,也能讓各族認識到蒙古帝國的強大力量,并對其表示敬畏和順從。
随着雙方距離的拉近,原本勻速前進的鞑軍加速,他們吆喝着,刺激着胯下戰馬急趨宋軍。
馬匹興奮地揚蹄,帶着鐵甲騎士在馬背上起伏,馬蹄将地上灰土帶起,塵土高揚如同一條張牙舞爪的濁龍般,鐵蹄的轟鳴猶如悶雷。
這次鞑子運氣并不上佳,風向不利于他們,吹的風是北風,因此宋軍搶先發箭,“蓬蓬蓬”……弓弦聲響成一片,象炸豆子一般地密集,沖在最前面的哈合台目視前方,看到宋人的箭矢迅速飛來,他絲毫不懼,拍馬迎着箭矢而上,用手中兵器擋格,打掉了一部分箭,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一劍修魔 日出 [清穿]三朝太妃+番外 開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穿成反派炮灰雄蟲後[蟲族] 天道如俠+番外 言不由衷+番外 畫春冊+番外 夏日限定 我的熱情僅限于你 曽宅 千千結 我拿鬼當提款機 被剖腹慘死,重生後王妃掀了王府 非物質遺産 七月柒 芳時歇 Beta不卑微倒追後,渣A卑微了+番外 第一天 我醉欲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