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康閱讀網

齊康閱讀網>狠宋+筆趣閣 > 第858章 李曾伯立軍令狀(第1頁)

第858章 李曾伯立軍令狀(第1頁)

兩宋的皇宮宮室普遍狹小,北宋皇城周長不過5裡,還不到明代皇城周長的三分之一。

宋太宗曾想擴建,派人去征求拆遷範圍内居民的意見,想給錢贖買,但是大部分居民都不願意搬走,太宗更不願意武力強拆,于是隻好作罷,局促于狹小的宮室中。

到得南宋,高宗是個安全感嚴重匮乏的君主,他建皇城于鳳凰山,南邊就是臨安府外城牆,臨着錢塘江,方便他跑路。

如此布局再無發展餘地,其周長約九裡,實際上不夠用,面積還是小!

待想擴建時,遇到了與太宗一樣的情況,周邊居民不肯搬走,曆代宋帝不得不把擴建宮城的計劃擱置一邊。

因此三學學生在麗正門吵吵嚷嚷,禁軍不能禁,聲達垂拱殿内,“罷李曾伯”之言竟清晰可聞,讓裡面的君臣們面面相觑。

麗正門正對着文德殿,乃是皇帝“外朝”舉行重大典禮的所在,後面就是垂拱殿,是皇帝“内朝”日常接見群臣商讨國家大事的地方。

在宋朝政壇上,三學學生是個很特殊的存在,他們沒有執政權,卻有議政的能力,成為最重要的民間輿論力量,影響着時政。

他們的意見,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朝局的動向,甚至被朝官加以利用。

對于他們,朝廷确實頭痛,罵他們吧,正好,他們口如懸河與你辯,隻怕你辨不過他們;打不得,他們隻是空發議論,刑不可上,否則有辱斯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君主會被世人說成了周厲王;殺之更是不祥,如高宗朝太學生陳東上書言事,說皇帝不當即位,建議留李綱為相,而罷免奸臣黃潛善和汪伯彥。

宋高宗惱羞成怒,親下禦批,殺害陳東,可此舉受到不少非議,為陳東上書辨護的官員絡繹不絕。

宋甯宗慶元時,兩相争朝,韓侂胄與趙汝愚鬥個不可開交,太學生楊宏中、周端朝、張衟、林仲麟、蔣傅、徐範等“伏阙”言事,為趙汝愚辯護,“悉送五百裡外羁管”。

盡管如此,他們“遂得六君子之名”,後稱“慶元六君子”,獲得了美譽。

對于這些楞頭青來說,你搞他,他謝謝您,讓他能名垂青史!

如今三學學生鬧事,他們認為鞑虜橫行,肆虐江南,乃執政之過,李曾伯等諸位相公難辭其咎,要求朝廷對他們作出嚴厲的懲罰,有激動者甚至喊出誅李曾伯以謝天下!

李曾伯不便自陳,相公朱熠抗言道:“對鞑之事,三學學生不明就裡,臣以為大軍尚存,乃是正理。”

諸人心忖川帥孟之祥的“存在軍隊”理論可真得相公之心,孟之祥認為鞑虜勢大,且多有漢人簽軍、外蕃仆從軍,隻宜徐徐圖之,不可輕易決戰。

在鞑虜力量沒被削弱時,要有耐心與他們周旋,時機不适宜時,甯可不戰,是為“存在軍隊”用來保持對鞑壓力。

他威名遠播,用兵之法讓川外諸軍莫不遵從,找到了理由去保存實力,如今朱熠以此為李曾伯辯護。

理論不差,奈何諸将生吞硬套,一昧避戰,以等待得到增援或局勢變化後的絕對優勢,即十拿九穩後才決戰。

但諸将沒有注意到川多山城,賊不可下,宋軍恃山城之固與鞑作戰,能夠嚴重消耗掉鞑軍的進攻态勢,如今鞑軍給江南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豈可等他們把一切都毀滅了再決戰,也豈有穩操勝券之時?

監察禦史章士元按捺不住,出班奏報道:“三學所言,不宜含糊,若置之不理,則皇上有庇護徇私拒谏之失。”

他穿着綠色蛤蟆官服(低級官員),不怕說錯話,先來了個抛磚引玉。

又有左司谏沈炎出班直言道:“時局淪陷如此,執政責不可免。”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一劍修魔  Beta不卑微倒追後,渣A卑微了+番外  我拿鬼當提款機  畫春冊+番外  穿成反派炮灰雄蟲後[蟲族]  七月柒  日出  天道如俠+番外  開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清穿]三朝太妃+番外  曽宅  夏日限定  千千結  被剖腹慘死,重生後王妃掀了王府  第一天  我醉欲眠  言不由衷+番外  芳時歇  非物質遺産  我的熱情僅限于你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