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讨了大唐中央錢行和禁苑新兵開拔後,隻餘下一個議題,那就是大唐糧司工作的開展。
為了未雨綢缪以應對接下來貞觀開年幾年的天災,李世民和李長河想方設法成立了糧司,不過工作如今開展的并不順利。
拿長安和洛陽周邊舉例,很多地主和有糧大戶不願意将手中糧食交出來。
他們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關中地帶本身缺糧。
一旦發生一些不可預知的事,糧食就是最重要的東西。
人是鐵飯是鋼,人不吃飯,那是要死的,而如今時代糧食産量并不高,關中地區土地更是承載力有限,更是沒有化肥輔助,糧價本就高。
大多數時候關中長安的糧食需要外運,大多來自中原,江南湖廣地區。
但因為大唐曆經多年戰亂,所以中原地區的産糧區人丁稀少,産量不足。
而且長安所處地方乃是“四塞之中”。
長安南面是秦嶺、東面是崤山山脈。
雖然鄰近富庶的四川盆地、華中平原,但在古代的交通技術下,想要翻山越嶺運輸大批糧食,耗費巨大,并不可行。
大多時候需要從江南和湖廣運輸,雖然有運河,但是每次運輸時間巨長,最少半年,而且這還是運輸到洛陽的時間。
洛陽作為一個中轉站,糧食不缺,甚至是堆積如山,但是從洛陽運輸到長安,那可就慘了。
尤其是黃河三門峽市一帶。
存在神島、人島、鬼島、煉丹爐、梳妝台、砥柱山等多個島嶼及半島狀礁石。
這些礁石将整個水道切割為名為:鬼門、神門、人門的三股急流。
成語:中流砥柱說的便是其中最大的一塊礁石。
因此運糧船隻在經過此處時,極易觸礁傾覆,每年損失的糧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在這裡損失的,人糧皆損!
那有沒有可能把這些礁石弄掉,當然這個想法從東漢就有了,但終因時代局限和技術難度過大而放棄。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用炸藥炸平了大部分礁石,至此天塹變通途。
因此,從水路運往長安的糧食,到了三門峽一帶,要不轉走陸路,要不就冒着巨大的風險穿過三門峽。
但這種情況下,無論選用哪一種方式,所耗皆巨,其成本高于糧食本身價格。
這種情況在大唐初期還不嚴重,但随着人口增長,土壤鹽堿化和土地耕種面積減少等因素,關中缺糧情況越來越嚴重。
因此一旦遇到災荒年景,無論是發放儲備糧還是調糧,都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所以隋唐兩代帝皇發明了一種“就食”的方式,通過遷移受災地區的人口,減少災區的糧食缺口的救災。
災荒之年,朝廷遷移到洛陽,避免與民争。
史書載,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就因為關中饑荒,暫遷都洛陽,開“就食”先河。
因而如今朝廷要收糧,這不得不讓擔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
讨論一番後,李世民已知曉大臣态度,接下來就是解決辦法。
而前一晚,李長河已經給出了辦法,那就是仿照。
史書記載,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宰相裴耀卿提出一種新的解決辦法
那就是在三門峽上遊另設一批船隊。
當下遊的船隊抵達三門峽下遊後便卸貨。
直接走陸路繞開三門峽,然後再走上遊船隊,乘渭河入長安。
這樣以來就能很好降低運糧的成本,而且工程不算大。
但從水路運到長安的糧食依舊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李長河的第二招,那就是:炸!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豪門千金她以武服人 洪荒:重生盧龍 資本皇帝 無極神醫 夫人讓我三更死 百獸女王之初始逆命 大學畢業,被青梅竹馬拉去當聲優 偏執病嬌他說我有精神病 長生不死,從洞天福地開始 以食為命 帶崽逃荒:農門悍妻有空間 蒸汽之國的愛麗絲 昭仙辭 鴻蒙生死樓 武道成聖:從皇家禁地開始 莽荒紀之少炎醜 重生香江當大亨 風流天才劍修 這個導演是拍土味廣告的! 依着電子廠生長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