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6年之前,李隆基鑄就的開元盛世璀璨奪目。達到了鼎盛,登峰造極。
公元725年,四十歲的李隆基舉行泰山封禅。大臣張說極力支持,認為此時大唐國力強盛,正是向上天彰顯功績的絕佳時機。
李隆基内心充滿驕傲與自信,堅信大唐的輝煌足以承受此盛典,且能借此祈求更多的福祉。
封禅之日。泰山之巅,人山人海,旌旗蔽日。李隆基身着莊重華服,在群臣的恭迎下,穩步登上祭台。他神情肅穆,心中既懷着對上天的敬畏,又滿是對大唐盛世的自豪。
鼓樂震天,香煙袅袅。李隆基虔誠地獻上祭品,向天禱告,願大唐長治久安,繁榮昌盛。這一刻,他深感自己肩負着國家的命運與榮耀,也堅信此次封禅将為大唐帶來更輝煌的未來。
公元720年,唐朝在關中地區大力推廣水車灌溉,使得農田灌溉面積大幅增加,糧食産量顯着提高。據《新唐書·食貨志》記載,這一年關中地區糧食豐收,倉庫充盈。
公元721年,唐玄宗下令設立麗正書院,廣納天下賢才編纂典籍。其中,《群書四部錄》的編纂,彙集了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
公元726年,長安城舉行詩歌大會,全國各地的文人雅士紛至沓來。王維以其清新自然的山水詩《山居秋暝》名震一時,孟浩然的田園詩《過故人莊》也廣受贊譽。
開元盛世的輝煌猶如璀璨煙火,照亮了大唐的天空。然而,盛極而衰,命運的車輪無情轉動。就在這看似無盡的繁華背後,一場悄然的變革正悄然醞釀。
當李隆基沉醉于開元盛世的豐功偉績,身心逐漸松懈之時,楊玉環的身影如同一道絢爛卻緻命的光芒,闖入了他的世界。
曾經,大唐的繁榮讓李隆基志得意滿,以為盛世永恒。可誰能料到,這位帝王的目光被楊玉環緊緊吸引,從此陷入溫柔鄉中無法自拔,将大唐的命運引向未知的深淵。接下來,讓我們一同走進楊玉環那波瀾起伏的一生。
楊貴妃,名玉環,出生于公元719年6月,其家族在蜀郡(今四川成都)雖算不上名門望族,但也小有名氣。
楊玉環生得閉月羞花之貌,膚如凝脂,眉如遠黛,眸似秋水,櫻桃小口,腰肢纖細,步态輕盈,真可謂是天生麗質難自棄。
公元734年,年方十六的楊玉環,正值青春妙齡,如花似玉。而壽王李瑁,同樣青春年少,風度翩翩。在種種機緣之下,二人喜結連理。
婚後,他們夫妻恩愛,琴瑟和鳴。李瑁對美麗溫柔的楊玉環疼愛有加,視若珍寶,楊玉環也對李瑁體貼入微,二人時常相伴左右,或賞花弄月,或吟詩作畫,沉浸在甜蜜的二人世界中,度過了一段溫馨美好的時光。
然而,命運的輪盤在公元737臉開始悄然轉動。這一年,李瑁之母武惠妃香消玉殒,唐玄宗李隆基深陷失去愛妃的悲痛之中,郁郁寡歡,難以自拔。朝中有人見機進言,提及楊玉環的絕世容顔或許能撫慰聖心。這一言,猶如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層浪。
一次宴會上,衆賓雲集,熱鬧非凡。李隆基不經意間目光掃過人群,瞬間被一個身影吸引。那正是楊玉環,她身着華服,身姿婀娜,一颦一笑都散發着迷人的魅力。李隆基隻覺眼前一亮,心髒仿佛被重重一擊。
他凝視着楊玉環,心中驚歎世間竟有如此絕美之人。她的美貌猶如春日裡最絢爛的花朵,讓周圍的一切都黯然失色。李隆基的目光再也無法從她身上移開,心中燃起了強烈的占有欲,暗自決定一定要讓這個女子來到自己身邊。
公元740年,李隆基竟以為窦太後祈福之名,敕令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賜道号“太真”。這一決定,無疑是将楊玉環從李瑁身邊生生奪走。
對于李瑁而言,這無疑是晴天霹靂。一邊是至高無上的父皇,一邊是自己心愛的妻子,他非常的痛苦。
李隆基為了安撫李瑁,公元745年,将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算是給了李瑁一個交代。
不僅如此,李隆基還賜予李瑁光祿大夫、上柱國等尊崇的官職,又賞賜了無數金銀财寶、绫羅綢緞。
然而,即便得到了這些物質上的補償和新的婚姻安排,李瑁在這段時間裡依舊郁郁寡歡。曾經與楊玉環的恩愛時光在他心中揮之不去,失去心愛之人的痛苦讓他難以展露笑顔,對失去楊玉環之事始終難以釋懷。
楊玉環和壽王李瑁,兩人的婚姻持續了約六年就這樣結束了。
公元740年,楊玉環被迫前往太真宮出家為女道士。
在太真宮的日子裡,楊玉環每日早早起身,清掃庭院,虔誠地在三清像前供奉香火。她靜心研讀道經,試圖從玄奧的教義中尋得内心的平靜,可思緒卻時常飄遠。閑暇時,她會在庭院中修剪花枝,或是獨坐于樹蔭下,對着天空發呆。
而這五年間,李隆基雖忙于朝政,處理着國家大事,但心中始終挂念着楊玉環。他時常差人送去珍貴的珠寶首飾、華麗的绫羅綢緞,還有各地進貢的珍稀物品。
起初,楊玉環并不知曉這些禮物來自李隆基。但随着時間推移,宮中的小道消息漸漸傳入她的耳中,她也明白了這背後的心意。
她的内心充滿了矛盾與糾結,一方面感激這份特殊的關懷,另一方面又對未來感到迷茫和不安。
五年的光陰如白駒過隙,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渴盼未曾有一刻消減。
在一個寂靜的深夜,皇宮深處,李隆基與他的心腹高力士密議着接楊玉環入宮之事。
高力士深知皇上的心思,獻計道:“陛下,如今可借祭祀大典之後,宣稱上天有示,楊妃修道有成,福澤深厚,當入宮伴駕,方能保我大唐千秋萬代。”李隆基微微颔首,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
祭祀大典那日,皇宮上下一片肅穆莊重。大典過後,高力士按照事先的謀劃,站在朝堂之上,高聲宣讀:“上天有旨,楊妃修道功成,其姿容絕世,才情無雙,實乃大唐之祥瑞。當迎入宮中,以佑我朝昌盛。”群臣雖有微詞,但在李隆基的威嚴之下,無人敢直言反對。
高力士親自帶領着一衆宮人,以最隆重的禮節前往太真宮迎接楊玉環。一路上,百姓們好奇地張望着,交頭接耳地議論着這神秘的迎妃之舉。
楊玉環坐在華麗的轎辇中,心情複雜。她深知這一去,将再無回頭之路。當她踏入皇宮的那一刻,朱門緩緩關閉,她的命運從此與這座宏偉的宮殿緊緊相連。
楊玉環進宮後被封為貴妃。當時李隆基61歲,楊玉環約27歲。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開局殺纨绔,江山美人我全都要 明凱啊,你這麼懦就回家養豬去吧 撒嬌崽崽最好命 古代戰争與現代戰争相結合第二篇 一碗茶的歲月 我是盜墓的,不是來打仗的 淩駕諸仙 長雲青海 在驚悚直播間飛升頂流 覆魏,從武川開始 明末之鄭經霸業 逍遙小痞子 大周第一神捕,你管這叫狗腿子? 大唐:帶着商城回貞觀! 沖天劍之黃巢傳奇 儒學狂生之大宋不慫 抽象聖鲸的隕落 遊戲異界?異界遊戲! 從周朝開始,曆代君主陸續降臨 國藥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