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剛和甯靜都認為,參觀寸氏宗祠,除了欣賞它别具一格、美侖美奂的建築藝術之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宗祠中懸挂着的“寸氏家訓”。
“寸氏家訓”為清代光緒乙未進士寸開泰手書,共十六字:禮、義、廉、恥、忠、信、孝、悌、寬、和、謹、勤、慈、讓、恭、儉。
這十六個字,概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每字的下面均有解說,并以每字為題,用四字句韻作“家訓韻語十六章”,分别書寫制牌,和“二十四孝”彩圖,一起懸挂于宗祠中堂。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嚴苛的家訓,才使寸氏家族人才輩出,曆經幾百年也沒有淡出人們的視野,反倒是越來越興旺。
從宗祠内張貼的寸先輩的圖片和說明不難看出,寸氏後人謹奉祖訓,學文的教書育人;經商的達濟天下;學武的更是滿門忠烈!
甯靜對寸家的文人雅士感興趣,虎永剛隻關注那些武将的故事。
号稱十代武将世家的“寸家将”,在中國近現代曆史中,有着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
前清雲南武舉人,三品武将寸大進,在清末率領騰沖中營清軍,在邊境英勇抗擊英軍的入侵;
國軍陸軍中将、三軍十二師師長寸性奇,在民國三十年中條山戰役中壯烈殉國,被蔣介石評價為“抗日軍中一虎将”;
國軍上校、黃埔戰将寸品德,參加了中國遠征軍,在怒江前線遊擊作戰,其祖孫三代皆是愛國将領,為國家與民族流血犧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雲南盈江的寸氏族人寸時金,也是愛國人士,抗戰英雄……
從寸氏宗祠出來就是大石巷,巷口有一座木質的牌樓,上書“盛媺幽光”,據說是用來褒揚創辦“永茂和”商号的李必盛妻子寸氏的。
這座牌坊雖然很小,卻是和順古鎮保留年代最久、最具代表性的全木架結構牌坊。
其飛檐跨度非常大,頂是采用“歇山頂”的結構特點,共有九個脊梁,頂脊的兩端各雕有一個叫做“鸱”的神獸。
相傳“鸱”為東海的神獸,其尾巴能扇動海水淹沒一切。而中國古建築又都喜歡使用木結構,非常怕火。于是古人就用把“鸱”這個神獸雕刻在脊梁上,來預防防火災發生。
兩人再往巷子裡走,隻見矗立着的那一座沿巷道的曲線修砌呈彎形的樓房,正是李氏家族的百年跨國商号—“永茂和”的所在。
因為樓型彎彎,所以和順人形象地把它稱為彎樓子,而且美名遠揚,以至于騰沖商界的三大商号也稱為“東董西董彎樓子”,不提“永茂和”了。
現如今,李氏後人把彎樓子無償捐獻給了當地政府,改建成“彎樓子民居博物館”了。
彎樓子為三進三院一照壁的庭院組合式建築群,大門為傳統中式大門,院内建築卻是中西合壁:
房屋的主體結構采用的是傳統中式風格的雕梁畫棟,裝飾部分卻有不少的西方建築的元素,如拱形的窗、西式的曬台、英國造的鋼窗等;
另外,卧室裡是中式的古董床,客堂也是古老的太師椅,其它還有來自美國的面包爐、德國的壓面機、瑞士的挂鐘、法國的咖啡壺、緬甸的雕花柚木椅等等,連仍在一角的洗腳盆上,都印着不知道是哪一國的文字。
這一切都讓虎永剛和甯靜感歎,李氏族人在“走夷方”發家緻富後,生活是多麼的“洋氣”和奢侈。
宅内和寸氏宗祠一樣,也是挂滿了名人題寫、宣揚儒學、頌揚宅子主人的牌匾。正房上高懸着的“見義勇為”引人注目,旁邊廂房還有“耆彥是式”、“齊眉笃祜”、“恩敷壽永”等牌匾。
各處門柱上懸挂的楹聯,也都是和順的名人雅士所撰寫。
精雕細刻的中式建築裡,室内有古董床,桌椅,用具器皿都是名貴之物。
轉到賬房時,财會出身的甯靜對那個巨大的洋保險櫃産生了興趣。時隔多年,它依然結實如故,不知道它的密碼鎖是否還能防盜?
虎永剛卻對挂在牆上的中國古老計算器—算盤,有些感慨:當年的賬房先生,計算的支出,那是李家人多少的峥嵘歲月?記錄進賬,那又包含了李家人多少的幸福或辛酸?也不知道精明的賬房先生,在算盤珠的上下起落間,有沒有把人生這筆“賬”算清過?
全部參觀完了以後,看着這座當年作為人丁興旺的李氏族人的住宅、同時又是繁榮昌盛的跨國商号“永茂和”的貨物中轉站,
如今因為馬幫時代的結束,李氏家族的大多數成員也散布到世界各地,空空蕩蕩地留在這裡的龐大“彎樓子”,虎永剛兩人頗有一種“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感覺……
喜歡房車環遊記請大家收藏:()房車環遊記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吾皇總是想休夫 故事讓你感悟人生,享受生活 大叔饒了我,再也不敢了 農女的悠閑生活 重生之寵物太傲嬌+番外 誰懂啊,化形第一天就帶聖君逃命 女大三千位列仙班+番外 穿越電視劇贅婿 女穿男之我被男反派撩翻了 忙碌了兩個小時的陳師傅+番外 紅棺降世,我的鬼妻能砍人 穿越後本頂流一拖五(群穿)+番外 嫁入豪門77天後 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橫掃天下! (綜漫同人)在戰國成了團扇 被渣之後+番外 我在山裡飼養殺手 重生後我成了綠茶 我的治愈系美食 四合院:刺客之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