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知攻石門山已成定數,自己注定無法更改,為了給諸将增強戰心士氣,便又說道:“諸位大帥,也不必過于畏懼奴賊的紅夷大炮等火器,這等火炮隻能及遠卻無法攻近,我等大軍隻要抗過了其射程,鞑賊再從山上往下打炮,反而對我無害了。”
接着,他略略解釋了一下盲區的問題,山上雖然打得遠但因為視野原因隻要沖過他們射程反而火炮不能打到目标。
經張誠這一番解說,衆人恍然明了,這就如同大炮架在城牆上似的,不也是如此?
隻不過,盲區沒有架設在山上這般大罷了!
崇祯十四年八月初五日起,接連兩天,明軍各營皆大量砍伐樹木,除了建造加固營壘之外,同時也在各營壘内,悄悄打造攻堅的器械,比如轒辒車、沖車、幔車、壕橋、輕梯等物。
因并非是攻擊堅城,所以這些器械的打制要求也不是很高,相對來說既以輕便、靈活為主,但是那些對己方士兵起防護作用的器械還是以堅固為主。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歸集遼東守軍,各位總兵麾下車營的各類戰車又集合大批的民夫收集各處的獨輪車、雙輪車、長闆車等等,用來載運土袋、土筐作為将來戰時填壕之用。
而一些獨輪車和少量雙輪車,還被臨時改制成了架火戰車,所謂的“架火戰車”,就是臨時加裝了火箭匣的手推車而已。
從松山庫中取出大量火箭箱、火箭匣,總不能讓兵士們抱着、扛着上戰場,便臨時改裝成一輛輛架火戰車。
大明龐大的人力物力,在此刻發揮得淋漓盡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大量的攻堅物資與器械,源源不斷的彙集起來。
由此可見,大明雖已病入膏肓,但其民力仍盛,民心仍在,并未盡失,若是組織得力,亦是非遼東鞑賊之可比。
如此龐大的漢家帝國,現在正走着下坡路,而且還是疾馳而下怎不叫人痛心。
張誠站在山腰之上,看着下面往來忙碌着的軍兵與民夫看着一棵棵大樹倒下,一架架攻城器械立起,心中卻五味雜陳。
魏知策在他身旁,輕聲問道:“大帥,您說這石門山,能拿下來嗎?”
良久,張誠才悠悠說道:“拿不拿下石門關,解不解得了錦州之圍,其實都不重要。”
魏知策的身體不由一震,他不明白張誠話中之意,但自他追随張誠以來,每每都被張誠超前的認識,超乎常人的思維所折服。
因此,他也不多問,隻靜靜站在張誠身後,陪他一起觀望着緊張忙碌的軍士和民夫們。
“隻要能多多擊殺鞑賊虜騎,錦州之圍自解!”
果然,即使魏知策不問,張誠也主動說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又接着道:“其實,此役拼的就是消耗,鞑賊兵鋒雖盛,但畢竟丁口不盛,物産不豐。
而我大明即使内憂外患同在,也終究是地大物博,民力鼎盛,三百年皇氣尤固,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若是真能上下一心,妥為調度,遑論鞑賊或是流寇,都無法動搖國朝之根本。”
魏知策也歎息了一聲,道:“天災人禍不斷,人禍尤勝于天災。更何況朝臣庸碌者衆,而州府各官又是貪鄙成性,根本不顧及百姓之死活,逼得沒了生計的百姓,紛紛從賊。
偏偏今上有雄才,而無大略,有心重振朝綱,雖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剛愎多疑尤甚,且不能識人信人,如盧督臣等忠心為國,反受其害。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遺落人間 弟弟從來不用哄 陷阱呢 千年老樹之我的三國夢 反派女王她出山了+番外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時光不浪費[校園]+番外 再愛一次 逃離明尼蘇達 相互依戀 臭弟弟,下山來禍害你師姐啊 穿越成為腹黑權臣的掌中嬌怎麼辦 他沒說分手 十五天未知命運 重生學院 獠牙 皇後許氏 狂戀他[娛樂圈] 月下村gl 似雪照君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