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看向蘆荟和小梅,問道:“碼頭外面泥濘,你們兩個誰坐轎子?”
小梅直搖頭,蘆荟則是撚唇輕笑,垂首拒絕。
吳蔚看向張陽,後者讪笑一聲,來到那兩個轎夫面前,掏出兩個銅闆遞了過去,随即說了幾句扶桑話,那兩個轎夫便擡着雞籠離開了。
打發“雞籠”的功夫,那些扶桑的挑夫也把吳蔚等人的貨物綁好了,張陽快步來到最前面,帶着挑夫朝碼頭外走去。
張嵩和小梅一左一右将吳蔚護在最中間,蘆荟則背着碩大的行囊走在隊伍的最後面。
随着腳步的移動,周圍梁朝打扮的人越來越少,扶桑打扮的人則越來越多,扶桑人無論是發式還是衣着與梁朝都有着巨大的區别,一眼就能認出來。
吳蔚也開始打量起周圍的環境,在這個時代扶桑人的身高明顯低于梁朝人的平均水平,碼頭上看到的零星幾個建築也頗具扶桑特色,隻是這種特色是沒有經曆過後世的科技和審美加持過的,透出一股破敗的小家子氣。
或許是因為在碼頭謀生的人大都是苦出身,路上見到的扶桑人,衣不蔽體者甚多,如藍星電視劇裡穿着精緻服飾的體面人,吳蔚連一個也沒有見到。
挑夫随處可見,還有些大宗貨物被放置在一個類似闆車的載具上,也是由人力拉着。
走了小半個時辰,才出了碼頭,最明顯的标志就是腳下的鋪設的石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泥濘的土地。
由于長年無人處理,這裡的淤泥被人踩踏出了一種奇怪的光滑感,每每與足下接觸便會發出一種粘膩的聲音。
吳蔚看了看腳上的鞋子,有些後悔:早知道是如此路況,就不穿三娘給自己做的鞋子了。
這些挑夫隻負責挑出碼頭,在碼頭外面還有另外一批挑夫,張陽蹚着沒過足面的淤泥又找來了一群挑夫,待貨物交接完畢,衆人繼續上路。
外面的這些挑夫全部都是赤足行走,路的兩邊有些小攤子,買的基本都是魚獲,往往隻有一個盆子或者兩個木桶擺在那兒,便成了一個攤子。
走在這樣的淤泥裡,行路自然有些吃力,好在吳蔚這幾個月跟着小梅練功,每日紮馬步,提升了下肢的力量,才沒有掉隊。
……
又走了大概一炷香的時間,腳下的淤泥才漸漸變幹,沒有之前那麼難走了。
街道兩邊盡是和風建築,每一間商鋪的門臉都不大,建築與建築之間幾乎沒有距離,街道狹長狹長的,透出一股逼仄和壓抑。
店鋪門頭上也不見懸挂招牌,往往是一面旗,或者一個簾子充當招牌。
吳蔚他們一行人所到之處,引來許多扶桑人的目光,吳蔚留意了一下,那些扶桑人對他們也僅僅隻是打量,最多在小梅和蘆荟的身上多停留一會兒,想來是梁朝和扶桑通商已久,在碼頭附近生活的這些扶桑人,對梁朝商旅已經見慣了。
吳蔚在心中默默做了有個評價,這裡的發展程度甚至都不如清廬
縣……
無論是城鎮的整體建設,還是百姓的衣着和精神面貌。
自己千裡迢迢從梁朝帶過來的那些東西,真的能賣出去嗎?
“張陽。”
張陽聽到吳蔚的聲音,快步跑了過來,問道:“公子,有何吩咐?”
“我們下一站去哪裡?”
張陽從懷中拿出一份地圖,指着上面的一個位置,說道:“公子,我們現在大概在這個位置上,再往前面走七八條街,就有一個商旅行館,這個行館是咱們的舶來司設立的,專門供梁朝的商旅落腳,這碼頭看着熱鬧,實則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咱們先到行館裡去,安全些。等到了以後,小人再和裡面的人打探打探消息,尋找下一站的去處。”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斜雨田園箬笠新 纨绔世子太撩人 每晚入睡後都會回到高三 跟我去流浪 真少爺靠玄學在娛樂圈爆紅 上下五千年,我能互換特産 穿成影帝的白月光[穿書] 密戀中校+番外 權寵(重生) 一觸緣 我成了别人的入夢師 她是惡毒正妻(重生) 四個假哥哥都寵我+番外 (還珠同人)還珠之後宮傳奇+番外 秧苗仙路 (家教同人)(家教)論和親的重要性 快穿之霏霏可愛多 穿到蠻荒扮大神+番外 八零女配洗白日常+番外 大明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