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萬物,道無所不容。
萬物肉眼可見,即為象。
山石有象,水火有象,世間萬物皆有象。
為象必有理。
弱水至柔,弱水為象,柔即其理。
烈火至剛,烈火為象,剛即其理。
水火既有象有理,萬物豈無象無理?
以象推理,循理逐象,象理合一,是為道也!
水火并濟,實為剛柔并濟,水火之道,實為剛柔之道。
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古夜一直在思索伏羲氏所留十二字蘊藏的天地之機。
這十二字,乃是伏羲氏為條理天地,分明四季所作。
然天地之大,萬物盡藏其中。
萬物生于天地,看似與天地親近,實則距天地遠矣。
此謂近在眼前,遠在天邊。
古夜也不敢妄議天地之機,于是乎鋒芒一轉,打算從‘四季’二字入手。
修行多年,踏入道之領域亦有些年月,古夜自認為在這個領域還算有些造詣。
物、象、理、道,這四個字便是他對萬物與道的理解。
既萬物有象有理有道,四季又豈無象無理無道?
春則草木生,夏則草木盛,秋則草木衰,冬則草木枯。
草木應時而變。
草木之變,即為四季之象。
生盛衰枯,即為四季之理。
“象理合一即為道,如此說來,草木之變與生盛衰枯,便是四季之道,也就是天皇氏這十二字蘊藏的天地之機?”
“不!”
“四季之變,亦為時空之變,更在時空之上,所以天皇氏才需要取時空獸之骨,利用其時空大道的本源,去溝通天地,影響日月星辰,從而推動四季的變化。”
“時空之道尚且如此難以琢磨,四季既在時空之上,怎是這麼簡單幾個字就能輕易解讀?”
古夜腦海中思緒翻飛,一次次推理,又将推理的結論一次次推翻。
漸漸的,他像是魔怔了一般,不再盤坐,站起來在洞府内來回踱步。
久而久之,他心境愈發煩悶,自知閉門造車終無果,便打算前往外界,親身感受四季變化。
随後,他離開了這座洞府,離開了始祖聖境,離開了女娲神域,沒有知會任何人。
最終,他開始在廣袤的中土神洲上行走。
時間悄無聲息地流逝。
春去秋來,夏盡冬興。
他從未像此時這般專注,一輪輪四季從他指尖悄然劃過。
他如同一個苦行僧一般,孑然一身,一人獨行,踏山河,觀日月,細察草木江河,順理暗藏在萬物中的四季之變,逆推天地之機。
整座無塵天依舊籠罩在一片喧嚣當中,但卻不為他所感,不為他所知,仿若身外發生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到了後面,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存在,不再刻意運用神力,去維持自己的年輕。
轉眼間。
三十載歲月過去了。
這段時間當中,古夜就如同一個凡人一般,體态自然衰老。
三十年歲月,他從青年走向中年,又從中年走向老年。
他的目光也不再如起初一般,隻拘泥于萬物四時變化,而是通過四季之變,躍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邁向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
四季之變,亦為時空之變。
萬物生長于空間當中,時間作用于萬物之上,時空方成,四季方成。
他逐漸将關注點,從外界移回自身。
身軀的衰老,讓他有了新的體悟。
生老病死!
萬物之榮枯,豈不就是生靈之生死?
草木之生盛衰枯,豈不就是衆生之生老病死?
可天地之機,四季之變,仍不止于此!
而草木之變如何,萬物之變如何,四季之變如何?
盛極而衰是也!
春至盛則衰,夏至盛則衰,秋至盛則衰,冬至盛則衰!
四季變化之根,便在于此。
可天地之機,四季之變,會止步于此嗎?
非也!
盛之極則衰,而衰者何人替也?
再論春夏,春至盛則衰,衰則夏新盛。
四季如此,萬物如此,衆生亦如此。
前浪趕後浪。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春天花花 女配+番外 驸馬貌美且嬌嫩(重生)+番外 閃婚窮老公,四寶豪擲千億認媽! 文朔古詩詞集 我也想當救世主啊 人魚先生艾利 落入敵手 小妻難養+番外 桃花複來開+番外 偏執大佬寵妻手冊 好運來,撿到一枚美女總裁 石像遇世劄記 師父難當+番外 這隻吸血鬼有點萌 被綠後,我閃婚了财閥太子爺 我在星空學功法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道士大叔+番外 喪那個屍+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