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總在談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時,提到“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國”,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首先要了解“文”與“化”的内涵。關于“文”,最早的記載來源于《周易·系辭下》:“物相雜,故曰文。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裡,“文”通“紋”,即通過觀察動物身上的紋理與自然環境的匹配程度,掌握萬事萬物運轉規律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規律。
“文”是名詞,可以引申為看得見的萬事萬物以及看不見但時刻運轉、周行而不怠的自然規律。
“化”是動詞,變化、演化、造化的意思,與《周易》的“易”字基本同義。化的如今意義就是把世界性的,時空所有節點上有史可查的“文”經過自己的學與習後,演變消化成自己的知識和智慧!
“文”與“化”結合,始見于《周易·贲卦·彖傳》:“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見,天道運行的規律就是陰陽相合,剛柔交錯,開阖自如,張弛有度,而不是走極端。也就是《中庸》所言: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而人道運行的規律,用“文明以止”就很明确了。意思是在遵循自然規律的過程中最終做出符合天地良心的事。這裡“明”,與《大學》中提到的“明德”、“止于至善”同義,而《傳習錄》中則表達為“緻良知”。
叙及此,“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國”的義理就明确了。從字面意思看,就是要以天道運行的自然規律和真理約束來改變人的行為,使其合乎于天地,順應于自然;以同樣的方式改變人對物質的使用态度和價值觀念。使得物盡其用,用盡其能,不可唯物是從,暴殄天物。
“以文化國”是建立在前兩者基礎上的,因為人和物是社會生産力的兩大要素,即:生産資料和勞動者,缺一不可,社會要發展進步,離不開這兩者的健康有序發展。
若非以文化之,人可能淪為物質财富的奴隸,從而被物質利益驅使為所欲為;物可能淪為為奸邪之人腐化堕落的工具,助長社會風氣的衰微頹廢。隻有在天道和人道運行規律範圍内,人和物才能正确體現出自身應有的價值。
以文化人,就是始終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态度,堅持“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原則。從古聖先賢的經典和曆史社會演變的實例中學習恪守自然規律,從周圍優秀的人格和品行中汲取個人進步的滋養,為人處世中永遠堅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樣看到的就是别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
以文化物,堅持厚德載物、物競天擇和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原則。德本财末是生活中厚德載物的真實反映,隻有把德作為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标,對物的駕馭才不會有偏頗。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永恒的,都是人與自然在某個時空交彙點因緣轉化的産物,而物競天擇正體現了物質的短暫存在是自然發展規律的一部分,不可根據個人喜好強行挽留。
天知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也是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德積累到一定程度,上天會通過意想不到的方式獎勵我們的。這就是“以文化國”帶給我們的深刻反思,隻有做到了“以文化人、以文化物“,在樹立遠大理想和家國情懷,“以文化國”才會成為可能。這與《大學》所記載的“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是一脈相承的。
喜歡創世紀之東遊記請大家收藏:()創世紀之東遊記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飄揚的紅絲帶 (神話同人)我的靠山是中國古典神話 重回九零科研緻富 花零君不知 霍總的小奶包超級甜+番外 (綜漫同人)退休警犬的不柯學日常+番外 (清穿同人)[清穿]後宮升職專家 (曆史同人)大明預備天子 (少年漫同人)和研磨貓貓的戀愛日常 從成為最弱種族開始重建人類文明 不斷作死後,我被偏執二爺寵壞了+番外 領主:我能聽到每日新聞 重生之獨寵一世 全家讀我心聲赢麻了,我負責作妖 福神賜我珠光寶氣+番外 巫師:我有合成魔方 穿成棉花娃娃了怎麼辦? 東勝大陸的傳說 假千金瘋狂作死後渣哥們人設全崩了 惹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