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了很多資料,葉遠了解到,這些銀元都是标準的五十兩官銀。
這裡的五十兩可不是現在的五十兩,古代和現代重量換算是有很大差别的。
古代的重量單位“兩”與現在的“兩”完全是兩回事。
根本不等于現在的50克。
同樣,古代的“斤”與現在的市斤也完全不同,不等于500克。
古代的“兩”不是一個很嚴格的标準單位,不同朝代間不盡相同。
同一時期又有“府平”、“庫平”等不同的标準,彼此間有微小的差異。
若拿最常用的标準,與現在的重量單位比較:
清末的“庫平一兩”約等于3731克。
1“斤”等于16“兩”,約合597克左右。
至于現在我們所說的“市斤”(500克),是建國以後為了與公斤之間換算方便而重新規定的,與古代的“斤”根本扯不上關系!
至于清朝末年賠款的問題,可不能拿現在的幾千噸白銀來類比。
現在各國都以黃金作為硬通貨使用,而白銀僅剩下工業、裝飾等方面的用途,其實際市價已經大大降低了。
而在清末,白銀是世界很多國家對外貿易的硬通貨币,加上當時白銀的總量和年産量都比現在少,所以其實際購買力遠比現在高的多。
葉遠在找這些資料的時候,也看到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古代人是如何找零錢的。
明清兩朝的銀本位制,“兩”是主單位。
兩以下的錢、分、厘、毫還算常見。
而絲、忽、微、纖、沙、塵、埃、渺、漠、糢在民間少見。
這十個漢字作為量詞,均是微小的意思。
漢語中有成詞,如絲微、微纖、微漠,以及毫厘、絲毫、塵埃等。
兩以下的十五個單位,均為十進制。
十絲為一毫,十忽為一絲,十沙為一纖,十塵為一沙等。
實銀子用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沒有固定面值,用時得用專門的秤(戥子)來稱量。
“戥子”是一種相對精準的秤,最大單位是兩,小到分或厘。
除了銀子,也用來稱貴重的藥材、香料、顔料。
所以,往往達官貴人家才有戥子,甚至由烏木、象牙等制成。
也有分量固定的鑄好的銀錠,元朝曾鑄過一種50兩一錠的大銀子,稱為“元寶”,也就是“元朝的寶貨”。
後來這個名稱就沿用下來。元寶的形狀是兩頭翹起的,為了便于纏在腰上,過去說“腰纏萬貫”,就是這麼來的。
也有小一些的銀錠,二十五兩的,十兩的,還有再小的銀锞子。
買小件物品則用散碎銀子。銀子比較軟,用剪子剪了,拿戥子稱着用。
銀子的成色也不同,最好的銀子稱“紋銀”,因為表面有皺紋的緣故。差的銀子叫“低銀”。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法蘭西元帥不會被送上火刑架 鬥羅:我的武魂是七葫蘆 在假千金文裡當錦鯉團寵 我一落魄家族,全員大帝很正常吧 青橙 大野入蒼穹 穿到古代喜當爹 平平無奇的掉馬小天才 紅毛線衣姐姐 搞笑都市女子圖鑒 西雅圖修仙記 狀元郎要與我私奔 真千金是滿級綠茶 重生之成為惡魔 舒心為上 晝喪夜詭 重生後的我拒絕躺平 全家被流放,我八歲科舉翻身 初夏似秋 迎敵:歸去來兮